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蚕食饱。五月,是劳动的季节,是汗水与收获交织的季节。为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体会劳动的意义,让孩子们从课堂走进广阔的天地,让“劳动创造幸福”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田里生根、发芽、结出丰硕的果实。5月27日上午,河南省首批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淇县西岗镇实验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迎来了今年的第二批小客人。
走进农耕文化室,领略农村生态人文之美
走进淇县西岗镇实验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满校园的桃树、杏树,犹如一幅精美的画卷瞬间扑入大家的眼帘,赢得前来研学的师生们阵阵惊叹。
大家走进“农耕文化室”,历史感扑面而来,映入眼帘的是“耧、犁、锄、耙、独轮车、扇车……”,看着是那样的新奇、亲切而陌生;孩子们看着那碓杵、簸箕,笸箩、辘轳,就总想好奇地伸手摸一摸,感受它们的厚重;鹤壁市淇县非物质遗产传承人付同喜亲自为大家解说着各类农具的用途及使用方法。
室内与农耕有关的实物、文字、图画以及场景再现,让学生们详细了解到中华农耕的源流、农耕器具、粮食加工存储、传统习俗、农副生产等农耕文化,并深刻感受到中华儿女艰苦奋斗、勤劳朴实的精神。
亲历劳作砺心智 共建基地“试验田”
孩子们来到后院的基地农田,沐浴着暖暖的阳光,大家情绪高涨,他们在微风的吹拂下、在绿油油的田地间,少年儿童个个化身“小农夫”,拿起配发的小铲子、小锄头,为农作物松土、除草......同学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一个个虽然满头大汗,但脸上依然洋溢着甜甜的笑容,他们体会着劳动的快乐,感受着大自然的生机勃勃。
“课堂”搬进“厨房”!在“地锅熬菜”中体会乐趣
临近中午,同学们为了午餐行动起来,以小组的形式开始“埋锅造饭”。大家的锅灶是早已垒好的地锅灶。初次见到这样的场景孩子们是面面相觑,无从下手。但很快,在老师和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各组同学明确分工,分头提桶打水、刷锅生火。洗净切好的新鲜蔬菜,加上教育基地提前准备好的猪肉、粉条、油盐调料等食材,就到了展现厨艺的时候了。大家在油锅烧滚时先炒肉,后炒菜,最后倒入各种食材翻炒,最后各组“主厨”的作品闪亮登场,香喷喷的“地锅熬菜”出炉了。
“此次研学之旅,让孩子们在原汁原味的劳动实践中,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与快乐,感悟到集体的力量与合作的重要性,这将对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养成热爱劳动的品行产生积极意义”。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淇县校区带队教师刘曼说。(河南淇县教体局 王智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