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好酒不怕巷子深,七旬老人翟文邦酿造的浮酒也一样受欢迎,每天酿三盆,不到2个小时便销售一空。
浮酒在江南地区被称为醪糟,又叫酒酿,大米蒸熟,拌上酒曲酿造而成,风味独特,香甜醇美,吃法多样,当地人用途最多的便是蒸馍。
家住安徽省太和县旧县镇旧西社区的翟文邦老人,勤劳忠厚,年轻时在县酒厂、面粉厂做长期零时工,几年后回家干起了木匠活,靠手艺养活三个儿子。后来,因一只眼睛意外受伤,无法再干重体力活,2014年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虽有国家的各项扶贫政策,但他不等不靠,把从岳父手里学到的酿造浮酒的技术发挥出来,每天10斤大米,经过淘洗、蒸煮、拌曲、保温等环节,三天后即成浮酒。期间,夜里要起床观察温度,照他的话说:活不重,太琐碎。
顺利脱贫后,他依然忙忙碌碌,酿造甜蜜的事业。三个儿子都已成家立业,劝他安享晚年,但他依然淘米蒸米,每天十斤,春节前更多。他说:我胳膊腿还能动,就再干几年,国家虽然给的有养老钱,但我不能躺那里等吃啊!老主顾们每天还等着我的浮酒蒸馍呢。
据翟文邦老人讲,他做浮酒的原料是一种专用的糙米,而江南一带用的是江米。江米粘稠、糙米散松,口感要好一些,当地人喜欢这种口味。
每天早上6点,老人赶集卖浮酒,集罢10点,老人回家,淘洗大米,地锅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焖煮。半个小时后,盛出放入干净无油的不锈钢盆中自然冷却,然后把专用的酒曲碾碎,均匀地拌入米中,按压密实,中间留一个洞,存酒用。10斤大米做成3盆,上下覆盖棉被保温。由于酒曲的作用,大米开始发酵升温,48小时后,开盖闻香,浮酒便成了。期间,要根据季节的温度,掌握好发酵的时间,太短不成,太长发酸,尤其是夏天,更要多观察,以随时调节温度。每天如此,循环往复,不亦乐乎。
浮酒营养丰富,有很多种吃法,可直接食用,可做汤圆,也可以在做红烧肉、红烧鱼时放入一些去除腥味,在浮酒中打个蛋花或加入适量红糖有滋补作用。但后劲足,不可多食。 早上6点,旧县街头,便飘散起香甜的浮酒味道。 ( 耿万荣 )